省级荣誉冲刺倒计时!!2025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仅剩11天(9月5日截止),小编整理了近5年评审反馈的高频不通过原因及应对策略给准备申报的企业参考,帮大家抓住最后11天查漏补缺。
本文附:申报条件、评分标准、广东省各地认定奖励。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咨询18925013972
申报条件及评分标准
企业单位: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;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3%(研发经费超过3000万元的可不受比例限制)。
场地要求:具备相对集中的工程试验用房和场地。
科研平台:原则上已建有市(区)级科研平台。
珠三角地区 ≥20人、粤东西北地区 ≥10人;
技术带头人:工程中心主任入职单位时间不低于3年。
知识产权:拥有5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(专利、软著等),近三年新获得的知识产权不少于3项。
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属于竞争评优项目,下面评分标准达到75分以上通过率才会较高:
设备投入:拥有开展工程化研发的必要设备(不含生产设备),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。
人员要求:
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比≥50%;
近5年不通过原因及应对策略
一、提交的申报申报材料不齐全、佐证材料未经第三方认证、内容前后不一致、印章签名不规范、扫描文档不清晰完整、申报单位类型选择不正确等
应对策略
1、清单化核对:严格对照《申报指南》附件清单,逐项打钩确认材料完整性,如申请表、知识产权证明、设备清单等。
2、第三方认证:涉及技术指标、财务数据、设备原值等关键佐证,优先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认证报告,增强可信度。
3、内容一致性核查:重点核对申请表、可行性报告、佐证材料中的关键信息,确保“文字描述-数据表格-附件证明”三者完全一致。
4、签章与扫描规范:
✓所有材料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,法人签字处需本人手写签名;
✓扫描件分辨率不低于300dpi,确保公章、签名、文字清晰可辨,避免反光或模糊;
✓多页材料需标注页码并胶装成册,封面注明申报单位、项目名称、日期。
✓单位类型确认:仔细阅读申报通知中对“依托单位”的定义,核对自身资质是否符合,避免因类型误选被拒。
二、工程中心主任在依托单位任职未满3年
应对策略
提前调取主任的任职文件(如董事会决议、人事任命书),确认其在本单位连续任职时间≥3年。若主任为外聘专家,需额外提供与依托单位的长期合作协议。
三、工程中心命名不规范
应对策略
严格执行《XX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命名管理办法》,标准格式应为“XX省+技术领域(如‘高端装备制造’‘生物医药’)+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,避免使用模糊表述(如“先进技术”“创新中心”)或超出技术领域范围的名称。命名需经主管部门预审,确认无重复后再提交。
四、专利权人为依托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数不足5项
应对策略
1、专利权人须为申报单位(若专利由子公司持有,需提前完成权属转移登记);
2、统计近3年授权的有效发明专利(优先)、实用新型专利,确保总数≥5项(若不足,可补充软件著作权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其他知识产权);
3、提供专利证书原件及“专利登记簿副本”(证明专利法律状态有效)。
五、未提供研发仪器设备原值佐证材料、原值不足不足300万元
应对策略
1、梳理研发设备清单,原值计算以发票金额为准,若为进口设备,需提供报关单、关税缴纳证明;
2、若设备已折旧,需提供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“研发设备净值评估报告”,确保净值≥300万元;
3、附设备实景照片,需清晰显示设备铭牌、编号,与清单一一对应。
六、专职研发人员数不满足申报要求、本科或中级以上专职研发人员占总专职研发人员比例不足50%
应对策略
1、专职人员界定:以“与依托单位签订全职劳动合同+缴纳社保满1年+主要工作时间为研发活动”为标准,需提供社保缴纳记录、工资发放流水、劳动合同等佐证,避免将兼职人员、实习生计入。
2、人员结构优化:
✓统计现有人员的学历(本科及以上占比)和职称(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),若比例不足50%,可通过引进应届本科/硕士、鼓励现有员工攻读在职学位或评审职称等方式补充;
✓提供人员花名册,并与研发项目分工表、专利署名表交叉印证,证明其实际参与研发工作。
七、产学研联合共建工程中心,未提供联合共建协议
应对策略
1、若与高校/科研院所共建,需提供双方签订的《联合共建协议》(需明确合作目标、任务分工、资金投入、成果分配、合作期限≥3年),并加盖双方公章;
2、补充“实质性合作证明”,如联合申报的科研项目批文、共同发表的论文、共享的专利/技术成果、共建实验室的场地照片及设备清单等。
八、未建有市(区)级及以上科研平台,也未成立内设研发机构
应对策略
1、若未建市级及以上平台,需提供“内设研发机构成立文件”,如公司文件《关于成立XX研发中心的通知》,明确机构职责、人员编制、经费保障;
2、同步提供研发管理制度,并附制度执行记录,如研发投入台账、专利申请流程记录等,证明制度落地。
九、研发活动与申报领域不匹配
应对策略
1、梳理申报单位近3年研发项目清单,筛选与申报领域相关的技术方向,形成《技术研发关联性分析报告》;
2、若申报领域为企业新拓展方向,需提供市场调研报告、技术合作备忘录、小试实验数据等,证明技术储备与战略布局。
十、技术成果先进性不足
应对策略
1、对现有专利进行“技术先进性评估”,重点标注国际PCT专利、国家发明专利、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(需提供行业协会或权威机构出具的“技术空白证明”);
2、若专利为通用技术改进,需补充“技术迭代说明”。
十一、研发场地不符合要求
应对策略
1、若研发场地为自有,提供房产证或土地使用证,需注明用途为“研发”;若为租赁,提供租赁合同及出租方产权证明,同时在场地平面图中标注“研发区域”范围。
2、租赁场地需提供物业出具的“场地用途说明”。
3、面积与租期保障:提前测量研发场地实际面积,若不足可通过整合相邻区域的实验室或中试车间来扩大面积,并提供整合后的平面图及管理部门备案文件。